封面:被鐵絲網分割的牧區(拍攝者烏日漢)
顧玉玲,人權活動家,作家,「在場」獎學金第二季三等獎獲獎者烏日漢作品的編輯
跟著獸醫行走的視角,再現牧民與牲群的經濟活動,交錯編織牧區的日常細節與歷史縱深。以鐵絲網切割草原景觀拉開序幕,圈地的柵欄風化後成為牛隻胃穿孔的病因,這個生動的隱喻,同時也彰顯草原私有化、定居型畜牧的政策惡果,貫穿後續的篇章中接羔、剖宮、疾病、傳染、蟲害、偷牧、密集照顧...等困境,無一不是環環相扣,恐怕也是防疫與禁牧解決不了的難題。
烏日漢是個聰明的寫者,有豐富的田野認識與觀察記錄,所欠缺的只是與一般讀者溝通的能力,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鎖定核心探問,剪裁溢出的枝節描述,並給出有說服力的敘事。人類學訓練的民族誌田野筆記,很多細節迷人又多義,但太零碎浮動,乃致於我們耗費大量力氣重新校訂書寫結構,捨去龐雜過度的資訊量,保留有意義的詮釋與互動,將各種田野素材之間的連結建立起來。直至第四稿,「流與封」的主題才隱隱浮現,貫連全文。
作者筆調節制,行文極富畫面感,有蘊釀長篇敘事的能力。我特別喜歡她在牧區現實的描述中,自然穿插年長牧民的少時經驗回溯,拉出傳統遊牧方式帶來生態平衡、牲口免疫的傳統智慧,形成饒富寓意的參照反思,張力十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