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邀請蜚聲國際的資深翻譯家,作為首季「在場 ·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」的導師,指導四位得獎譯者完成翻譯(按姓式首字母排序):
Jennifer Feeley 指導 Ka Kei Lau 翻譯《在未知中同行:MIRROR 歌迷的連結》
Charles A. Laughlin 指導 Hongyan Wei 翻譯《夜班老師:在現代中國的社會夾縫中做巫師》
Carlos Rojas 指導 Yo-Ling Chen 翻譯《她們的AI戀人——真實或虛妄的愛》
Han Zhang 指導 Diego Ge 翻譯《國境之間:「春天革命」與泰緬邊界上的緬甸流亡者》
追星女孩的翻譯世界
❒ 得獎譯者的翻譯初衷
“I hope my translation would allow global readers to witness this passionate fire of Hong Kong people unquenched by the ice age of ‘abeyance’.”
Ka Kei 這樣描述選擇翻譯《在未知中同行:MIRROR 歌迷的連結》的原因。她是首季「在場 ·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」的得獎者之一,曾在牛津大學接受英國文學研究,並在哥倫比亞大學接受文學翻譯訓練。和原作者趙雲一樣,Ka Kei 是「鏡粉」,當她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,就像站在一面鏡子前,照見自己和作者共享的心境和情緒,「當我在紐約地鐵上讀到趙雲的文字時,淚水湧動──原來悲傷也可以是力量! 我被粉絲們所觸動和鼓舞。
粉絲常常自發地翻譯和偶像有關的文字,如同人文、綜藝節目字幕、歌詞等。Ka Kei 的初次翻譯嘗試就起源於追星,對她來說,非虛構翻譯與粉絲自製翻譯有相同的地方:它們都建基於真摯的熱情。
非虛構寫作當然也是如此。趙雲是「在場 ·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」第一季的一等獎得主,在 3 年前寫下這篇文章。她作為「鏡粉」,同時用嚴謹的社會學方法和非虛構寫作的方式,觀察、書寫城市裡這個狂熱的流行文化社群粉絲現象。
❒ 現在,譯者接力
Ka Kei 將在未來三個月把趙雲的文章翻譯為英文。
非虛構翻譯與文學翻譯的不同在於,譯者和讀者、譯者和原作者之間,同處在同一個現實裡。3 年過去,香港流行文化的圖景已然發生變化,現在身處美國的 Ka Kei 要面對文化轉譯的新挑戰。
而譯者往往是獨自一人,行走在兩種語言之間。在「在場」的三個月翻譯路上,我們希望譯者不必獨行,故特別邀請 Jennifer Feeley 作為 mentor 指導翻譯《在未知中同行:MIRROR 歌迷的連結》。剛從美國科切拉音樂節追星歸來的 Jennifer,中文名費正華,是翻譯家、耶魯大學東亞研究博士,英譯有香港詩人西西詩集《不是文字》《動物嘉年華》。
遞棒時刻已然完成。第一季在場·非虛構翻譯獎學金的另外三位導師是 Charles A. Laughlin,Carlos Rojas 與張含。正如趙雲在與譯者、譯者導師的見面會中提到,能夠跟翻譯西西、閻連科、余華等作家著作的幾位資深譯者共事,同樣是寫作者十分珍惜的機會。期待大家這場在未知中同行的新旅途。
親密關係探索者的翻譯世界
❒ 得獎譯者的翻譯初衷:兩次「逆行」
第一季在場 · 非虛構翻譯獎學金得獎者之一有靈,是在美國出生長大、2020年時「逆向」遷移(reverse migrant)來台灣的二代移民。
在報名初衷與近期圓滿完成的 Meet-and-Greet 線上活動中,有靈都提到了他對 Scarly 文章《她們的AI戀人——真實或虛妄的愛》的濃厚興趣。他是酷兒翻越 @twqueermargins 的共同創辦人、主編和譯者,獨立學者,關注方向為類無性戀/無浪漫傾向的親密實踐(“ace/aro-esque” intimacy practices)、有色酷兒批判/理論,長期開放並連結著不同語言社群的親密關係哲學。而 Scarly 文章中女孩與AI戀愛的經驗,正是另一個可產生豐富對話的世界。
Scarly 也曾在場外手記中坦言,「最初,我很難相信人會愛上一個程式」,但促使她開始關注這個群體的初衷、《我的AI戀人》記錄短片導演醜娃鏡頭下的「人機之戀」,卻是如此真切動人。
而這次即將開啟的三個月「在場」翻譯之路,同樣也是有靈另一次「逆行」的選擇——長期做「英翻中」的他,開始意識到不同語言社群之間翻譯、傳遞、交流的不平等問題;於是決定做更多中譯英的實踐,將中文世界的經驗帶回英文世界。
❒ 與 self-taught translator 共同在場
有靈將在未來三個月把 Scarly 的文章翻譯為英文。有靈也提到自己完全是“self-taught translator”,除了「逆行」轉嘗試中翻英的決心外,仍需要有專業譯者指導。在第一季翻譯獎中,我們將特別邀請 Carlos Rojas 作為 mentor 指導有靈翻譯《她們的AI戀人——真實或虛妄的愛》。Carlos Rojas 中文名羅鵬,是美國杜克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教授,翻譯家,英譯作家閻連科,余華,賈平凹,黃錦樹,張貴興等人的作品,其中翻譯的閻連科《四書》曾入圍 2016 年國際曼布克獎。
更重要的是,Carlos 對 AI 世界亦有濃厚的興趣與關注。而近期 OpenAI 宣布新一代生成模型 GPT-4o,也為我們帶來了更新、更深刻的人工智能未來的想像——與 AI 戀愛將不再是一段電影或小說的片段,也不只是極少數群體的嘗試,而是全球範圍內都開始出現的對多樣性親密關係的探索之路。我們期待,這次有靈與 Carlos Rojas 的合作,能將中文世界的經驗帶去其他世界,同人與「非人」共振。 亦如 Scarly 曾不斷強調的:
本文最終是關於愛的。在當下的生活裡,談論愛,尤其重要。
曾處於同個房間裡的翻譯世界
❒ 得獎譯者、原作者與原作寫作對象之間的生命經驗連結
在詢問大家為什麼報名翻譯獎、又為什麼要翻譯你所選擇的文章時,我們收到大量的真誠回答,包括「我與作者來自同一個家鄉」、「我生活在作品描寫的那座城市」、「我也是研究這個領域的寫作者」等。但第一季得獎譯者之一 Diego 的回覆,卻非常默契地與原作者斑戈表達著同一種內在連結。
《國境之間:「春天革命」與泰緬邊界上的緬甸流亡者》原作者斑戈在申請第三季寫作獎學金時就表示,一開始她與書寫的湄索的關係,跟讀者與湄索的關係幾乎沒什麼兩樣:陌生、遙遠、語言不通——直到斑戈在緬甸政變兩周年時在曼谷參加了大使館前的抗議。當時斑戈發現,泰國人在現場不斷交換聯繫方式、積極 social,但緬甸人只會交換 signal,每個人都不會用自己的真名。對於剛剛經歷了高壓期後離開中國大陸的斑戈,「在那個時刻感受到了一種生命經驗之間的隱秘連結」
一年以後,Diego 就在「在場」另一個獎學金的類似問題下,給出了幾近一樣的答案:
“questions of social movements, migration, and exile are close to my heart.”
❒ 翻譯:讓不同房間裡的苦難與智慧串通
Diego 將在未來三個月把斑戈的文章《國境之間:「春天革命」與泰緬邊界上的緬甸流亡者》翻譯為英文。
Diego是第一季在場·非虛構翻譯獎學金中最年輕的申請者之一,但因為主修專業與英語編輯的工作經驗,對語言翻譯已有相對細膩的感知。我們為 Diego 找尋的 mentor 是張含(Han Zhang),為《紐約客》(The New Yorker)記者,同時是出版機構 Riverhead 編輯。
也許前文中譯者與作者的那兩句話,就是對彼此最好的理解與翻譯;而曾目睹過同類社會結構問題的張含,亦將以自身豐富的中英編輯經驗,有力地讓這一層翻譯延續。我們期待曾處於同個房間裡的苦痛與智慧,能夠連結起世上,更多不同房間裡的人—— “Translation is a literary re-cre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that provokes the audience in the destination language to think about these global connections.”
渡河的人
❒ 得獎譯者看待翻譯:關於重建關係的實踐
第一季翻譯獎得主之一 Hongyan,之前在哈佛大學的研究生課程,大部分涉及將古代中文文學翻譯成現代英語。Hongyan 的母語是中文,但她更喜歡中翻英的體驗——「中翻英翻譯的過程就像在和母語創造一種新的連接。」
未來三個月,她將英譯黃鈺晴的文章《夜班老師:在現代中國的社會夾縫中做巫師》。
❒ 渡河的困境:在一種生活與另一種生活之間
若外來的研究者在河的一端,觀察對象在彼岸,那麼對於離開家鄉後再往回看的寫作者,就會出現一種「渡河的困境」。黃鈺晴在場外手記中記錄下自己的困惑,「我沒有辦法像一個外來的調查者一樣沒有顧慮地涉水,因這河也約束著我,我不知道我邁進河裡,是會成功渡河,還是會像『泥菩薩』一樣自身難保地溶解在裡面。」
Hongyan 被這個比喻打動,一直在離開舊地的她,坦言自己的生命中充滿了斷裂感,之前的生命經驗不能用在下一個階段,要不停地創作新的方法,把過去的世界和新的世界連接起來。而黃鈺晴的文字讓她感受到,可以有一種新的眼光看待過去的世界——不一定要拋棄過去。
Charles A. Laughlin,羅福林,是維吉尼亞大學 Ellen Bayard Weedon 東亞學講座教授,翻譯家。他和「非虛構」的關係源遠流長,主要研究著作之一,就是研究報導文學。在近期完成的 Meet-and-Greet 線上活動前,他方才寫完一篇文章,有關台灣70年代寫作報導文學的作家古蒙仁。
Charles 去年出版了妻子詩人馬蘭的雙語詩集 How We Kill a Glove。正如詩集的介紹,”Charles Laughlin’s sensitive, acute translation of Ma Lan’s poems bring readers into a world where “Poets are flirtatious horses”, moving with all of the might and symbolism of ancient folklore.”
Charles 將指導 Hongyan 翻譯黃鈺晴的《夜班老師:在現代中國的社會夾縫中做巫師》。也祝願 Hongyan 能夠與 Charles、鈺晴合作的過程裡、在轉譯做巫師的故事中,找到渡河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