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:阿志「沒有骨頭」的老房子 拍攝者譚威
作者:楊櫻,《小鳥文學》主編,「在場」獎學金第二季二等獎得主譚威作品的編輯
譚威在提交終稿之後寫郵件跟我說,他給文章做精簡的感覺「有點像手工擰剛清洗的被子,不斷地擰出水分」。我想這是很妙的比喻,因為給自己的文章做修改,的確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,你真的會不斷試圖去「擰」,而文章也真的不斷會擠出更多多餘的水分。以人類學為本行的譚威有這樣的總結,其實令人嫉妒:田野積累了豐厚細緻的信息,而寫作者的手法也足夠敏捷,剩下的看起來只剩下不斷練習這一件事。
《黃金海岸:中非跨國淘金者的暗流》是很長的一組文章,它們特別的地方,都是以三個「物」為講述的切入點:淘金者阿偉在中非的死亡證明、藍叔在加納寫下的日記,還有老覃在上林蓋的豪宅。他們都來自有淘金傳統的廣西小城上林,有幾乎一致的生命軌跡:離開家鄉,外出淘金,父輩可能是去東北,他們則是遠赴非洲。非但如此,他們吃的苦,希望享的福也大同小異,你從藍叔的日記裡可以看到文化差異帶來的生活動盪,也可以從老覃的揮霍背後看到無奈和單調。而這一切,都在阿偉的故事有著全局性的交代:上林和上林人,這里人司空見慣的命運,外人如你我會有怎樣的解讀和想像?
這是一篇寫於新冠疫情流動靜止期間的「非虛構」,本來要去非洲的譚威把目光挪到了上林,但依然寫出了「中非跨國淘金者的暗流」。